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3-03-15 09:03:03
天然画卷 赵文昌/摄
立潮头之上,方见大河奔涌;于高山之巅,更觉长风浩荡。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赋予东营重大使命。地处黄河口,站位全流域,东营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
黄河口国家公园进入报批设立阶段,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胜利油田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启动建设……一大批国字号载体平台相继落地,成为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东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抓紧抓实最能彰显东营责任担当、最能发挥东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任务,努力为保障黄河安澜和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不断开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力提升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水平
守护大河之洲的生态底色
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是冬候鸟类迁徙的高峰期。这段时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住客”,大量候鸟来此越冬栖息,呈现万鸟翔集的美丽景象,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国际机场”。
眼下,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通过屏幕就可以看到数只东方白鹳在人工巢内孵化幼鸟。能够如此近距离地观测它们的生活习性,科学统计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情况,得益于系统综合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遥感、雷达等信息技术手段,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天空地海”一体化的监测网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亚杰说:“去年,保护区监测到了373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增加到了26种,国家二级鸟类有65种。通过这几个月的监测来看,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个增加的趋势。”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黄河入海口视察时强调,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
黄河龙居段两岸郁郁葱葱。 记者 周广学 报道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东营市以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引,聚力答好“生态保护”之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健康完整,守护大河之洲的生态底色。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东营市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修复湿地1.5万亩,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划定野大豆保育区7.46万亩,6161公顷互花米草深度治理进展顺利。目前,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基本完成,进入正式报批阶段。
在深入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的同时,东营市统筹推进黄河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开展河湖“四乱”问题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全力保障黄河长久安澜。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在全省率先制定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压减高耗水作物7.8万亩。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重要成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方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两清零一提标”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没有休止符。今年,东营市将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强市、美丽东营,让绿色成为东营最亮丽的发展底色。
聚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突破
破解“后备粮仓”的“丰收密码”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
在省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试验田内,绿油油的麦田铺向天边,农机专家在麦田中对盐碱地土壤结构及小麦长势情况开展技术指导;远处,一名机手正驾驶着播种机在盐碱地里来回作业,播种藜麦种子;俯瞰之下,耐盐碱马铃薯试验田的工作人员正在播种耐盐碱马铃薯新品种……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在农高区的田间徐徐展开。
近年来,东营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聚力攻坚盐碱地科研、盐碱地育种、盐碱地产业“3个创新”,蹚出了一条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引领盐碱地生态高效利用的特色路子。
育种平台内植物长势喜人。记者 张振 提供
如今,在省黄三角农高区,中科院植物所建成了全国首个耐盐作物精准育种加速器。在这里,植物的生长不再受自然的气候、温度制约,让育种人不再“追着太阳跑”。专属“营养餐”、LED光源、实时温度监测……得益于智能控制系统,在这里每年可育种6至8代,速度是温室育种的3至4倍,大田育种的5至6倍。
“你看到的玉米高度,是我们人为进行控制的结果,长得不高却可以结出果实。”科研人员指着橱窗里正在试验的几种植物说,“我们集成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通过对比实验获取最优的植物生命周期模型,并根据植物株高,布局建设了8个适应不同植物、不同品种的育种加速子模块,再配备不同的光照、水培模组等设备,实现了植物育种的加速迭代。”
科创人员在试验田里辛勤劳作,在科研平台上思索与考量,使这片土地被寄予孵化变迁的希望。目前,省黄三角农高区已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个专家人才团队,新实施耐盐碱领域重大项目16个,示范推广耐盐作物10万亩。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式运行,已搜集耐盐小麦、大豆、中草药等种质资源2.1万余份,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适生作物新品种(系)45个。
去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确立了东营市在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集聚全国乃至国际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作出东营贡献。
目标已定,步点铿锵。今年,东营市将依托省黄三角农高区,深化盐碱地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全力打造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高地和示范引领区。
聚力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奏响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协奏曲”
2022年8月25日,胜利油田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启动建设;
10月26日,胜利油田新原油库建成投用,成为国内首个“碳中和”油库;
记者 田雨 摄
10月29日,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发出全国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绿电”;
12月30日,渤中海上风电A、B两个场址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我国“十四五”重点建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最大规模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
数据显示,2022年东营市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50万千瓦,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91万千瓦,增长63.5%;
……
去年以来,东营市坚决扛牢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责任,聚力答好“能源安全”之题,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基地优势,全力服务保障胜利油田和渤海油田增储稳产,积极打造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着力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为端牢能源饭碗作出了东营贡献。
前不久,走进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超大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现场,多台打桩机正在繁忙作业,数辆工程车往来穿梭,到处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项目总投资60亿元分三期建设,主要生产风电主轴、轮毂、机架等大型铸锻件,为国内海上大型风机提供核心部件。”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广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制造——运维——检测——认证”为一体的核心部件全产业链,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风电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除了海上风电核心部件数字化制造项目,如今,6平方公里的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里,中国海装、上海电气、天能重工等一批海上风电头部企业的“拳头”项目正加快推进。目前,园区已签约落地项目23个,总投资243亿元,涵盖了风电主机到叶片、桩基、塔筒、海缆等零部件,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集群初步成形。
乘“风”起势,凭“电”腾飞,以海上风电为引领,东营市新能源产业正加速崛起。今年,东营市将持续抓好新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光伏、风电、锂电、氢能等产业链条,力争年内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700万千瓦左右。同时,全力推动传统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积极推进油气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加快攻坚区域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平台,实施全产业链示范工程,支持胜利油田“源网荷储”系统建设,不断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标志性零碳示范区。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东营,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以担当实干、拼搏奋进的热情干劲,努力在推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争一流、走在前,以实际行动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记者 张利波 张振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46-83618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46-8361801,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