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5-02-27 09:26:02
随着气温升高,河口区新户镇的枣农开启新春的农忙。在冬枣专业村东鲍井村,三三两两的村民,来到冬枣园里,剪刀上下挥动,整修后的冬枣树,犹如人理了发,俊俏挺拔。村党支部书记朱耀东表示,做好春季的管理工作,对增强冬枣树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东鲍井村,因为一颗小小的冬枣而充满“魔力”,村民的日子就像冬枣一般,甜甜的,脆脆的。探寻个中奥秘,我们得知,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东鲍井村目前已形成集生产、销售、储藏、物流、加工和旅游等于一体的冬枣产业集群。
“去年我们收成不错。”朱耀东自豪地说,“春天新希望,今年我们打算一是继续种好富硒枣,二是冬枣网上卖,让老乡种枣越干越有劲。”
在朱耀东的冬枣大棚里,一株株冬枣树整齐排列。“种在大棚里的冬枣树主干高、主枝少,这样能保证结果部位集中在树冠的最佳区域,实现营养、光照、受力的有机统一,果子着色好、含糖量高。”如今,朱耀东俨然成了冬枣种植的专家。
“之前的冬枣每斤平均不到3元,自从改良了品种、住进了大棚,每斤能卖5元,一亩地能增收5000多元。”在旁边的村民高树倡喜笑颜开,“很多冬枣一早就被相中、预订出去了。”
目前,东鲍井村已发展冬枣大棚55个,其中有不少大棚充满“科技范”。“我们的大棚冬枣,不仅从传统的竹竿棚改为了钢架棚,还用上了空气能制温设备。”高树倡说,“咱这枣树不打药,用的也是有机肥,今年我们有信心再卖上个好价钱。”
东鲍井村坚持以冬枣为主导产业发展不动摇,把冬枣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以建设有机冬枣示范基地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枣农从以往的重“产量”向优“品质”转变,稳稳走实增收路。
记者 刘健阳 通讯员 张吉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46-83618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46-8361801,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