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盐碱地上“看丰收”!东营市聚力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东营样板”

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2024-10-24 09:16:10

喜看良田千重浪,最是好景秋收时。虾蟹满塘、稻粮金黄,秋日的黄河口迎来“醉美”季节。

东营市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土壤盐渍化严重,全市约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盐碱耕地面积达196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因此,“向盐碱地要粮”成为东营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战略意义、实践路径,为做好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东营市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有效路径,聚力打造国家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样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东营力量。去年全市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长”,粮食总产量30.38亿斤,较建市初增加了21.5亿斤。

盐碱地上大豆喜获丰收。(资料图)

从“单兵作战”到“大兵团会战”

豆荚簇拥,颗颗饱满,秋日的黄河三角洲果实挂满棵。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东营市中天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豆东航D-95的盐碱地实验田里,总经理靳振东用手托起一簇豆荚,一荚三粒豆,豆豆大又满,即将收割。

“这个品种的特点就是豆大,最多的一株能结185个荚。”受今年雨水大的影响,豆棵长得比往年矮了15厘米左右。“即便这样,目测实收也在亩产300斤以上。”与豆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靳振东很有信心。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黄河流域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动杨凌、黄河三角洲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生物工程、育种、旱作农业、盐碱地农业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2022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盐碱地特色产业等五个方面提出支持措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这里,育种速度也提高到了大田育种的2至4倍。”几年前,靳振东看准政策机遇,果断回家乡东营创业发展,从“单兵作战”到有了“娘家人”强力支持,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

2022年12月,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黄三角农高区。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三大领域,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开发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聚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  

一处科技引擎正在日渐壮大,一场科技大会战在这里打响。作为唯一以盐碱地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目前,黄三角农高区已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108个专家人才团队,共建各类科研平台50余个,累计取得了226项科技成果,突破转化关键核心技术23项。依托1.5万亩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探索构建了“节水、控盐、减肥、降药、保育、增效”的盐碱地绿色治理技术标准模式,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板。

从盐碱地到高产田

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东营市先后实施了黄淮海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荒碱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探索形成了上农下渔、暗管排碱等盐碱地治理方式。近年来,聚焦不同盐碱类型和立地条件,东营市通过工程化治理措施和土壤、耕作、水利、品种等技术集成,探索形成了一批适用的盐碱地农业新技术、新模式。

“给我一片盐碱地,还您一片高产田。”从撂荒多年、几近寸草不生的高度盐碱地到经测产平均亩产357.11公斤小麦的粮田,2022年,山东乾舜水土治理科技有限公司“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体系”根治盐碱地在垦利区垦利街道实验成功,3000亩十几年的“撂荒地”变吨粮田,也标志着东营市盐碱地治理技术集成创新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经检测,土壤含盐量由治理前不同区块的12‰——16‰,这个范围都属于重度盐碱,治理后土壤含盐量平均值降到了3‰左右,能够达到种植常规旱作农作物的基本要求。”董事长盖俊山兴奋地说,“如今,我们公司共流转了2万亩地进行盐碱地改良,同时还承接了垦利区、河口区共2万亩的国家盐碱地试点项目。”

在黄三角农高区,一种高大、茂盛的植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就是田菁。作为改良盐碱地的重要生物农艺措施,田菁种植已初见成效。目前,鲁菁5号和鲁菁6号等田菁新品种已在全国盐碱地推广示范近10万亩。据了解,在改良技术上,黄三角农高区构建起以“管道节水控盐、生物农艺措施改良培肥、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增加植被覆盖涵养生态、精准智慧农业”为核心的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体系。

昔日是贫瘠的盐碱地,今朝是希望的大田野。令人欣喜的是,东营市盐碱耕地占比由建市之初的80%降至60%,近10年间近百万亩盐碱地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

从靠人工到靠科技

“盐碱地白花花,种子化肥都白搭,辛苦一年收不了啥。”这是以往盐碱地地区种植农户的真实感受。农民一年忙到头也难以养家糊口,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撂荒又进一步加重了土地的盐碱化。

当下,正值水稻成熟丰收时节。近日,记者来到垦利区万亩红旗滩东营稻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基地。放眼望去,1000余亩稻田里稻谷连珠成串,颗颗饱满待收,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黄河滩边一片贫瘠的盐碱地。

(资料图)

说起在黄河滩边的盐碱地种植水稻,有着四十余年水稻种植经验的周文竹表示,这离不开来自市农科院的科技支持。

“好种更需配良技,才能更好打开盐碱地增产新空间。传统水稻的人工播种、施肥、喷药等工作费时费力。如今,水稻施肥采用‘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策略,盐碱地土质和水稻品质都得到大大改善;在田边均匀设置的一个个‘小笼子’——用于捕捉雄性螟虫的性引诱剂以及在田间释放赤眼蜂等,一系列绿色防控‘组合拳’,在有效控制虫害、减少杀虫剂使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农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针对盐碱地水稻冬(春)闲田的情况,进一步探索‘稻麦(饲)两熟’的种植新模式,提升冬(春)盐碱地覆盖率,生态经济显著。”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东营市水稻产业服务团团长、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站长魏立兴向记者介绍。

为打通科技助力农业增产增效的最后一公里,东营市围绕水稻等特色产业组建7支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服务团的专家通过开展定点帮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专家基层行等活动,将新技术、新成果、新动能送到田间地头,不断为盐碱地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科技和才智支撑。正是他们对水稻种植的执着,让这片昔日“光秃秃”的盐碱地变成今日“稻香怡人”的丰收田。

从产粮食到大食物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践行大食物观,向林、草、水等要食物,可以让“中国饭碗”更丰盛。

在距离黄河入海口仅30分钟车程处,有一座占地面积2400多亩的胜利林场。这里,不仅盛开着一簇簇娇艳的百合花、格桑花,也培育着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具的赤松茸、板蓝根、罗布麻等中草药植物。林下,散养着三千多头娇憨的“小欢猪”,它们饿了就吃无公害食物,渴了就喝在管道中净化后的水,林间种植的中草药是天然抗生素。

作为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苟水民谈起这些小猪的生活,如数家珍。曾经,胜利林场所在地是东营市典型的盐碱地,而今,却以诗情画意、生态和谐的田园画卷形象享誉全国。是什么力量让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生机盎然的绿洲?“种树不卖树,向生态要效益。”苟水民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2012年开始润松农业进行了长期探索,承包多块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恢复自然林草植被,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态循环林下经济,打造以适度猪羊养殖为主线、种养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复合产业体系,润松“小欢猪”“珍珠蛋”、赤松茸成为润松农业的明星产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以其天然生态的品质而供不应求。

自进入8月中旬以来,河口区新户镇万亩盐田虾陆续开始采捕上市,一筐筐新捕捞出水的对虾在经过挑选分类后,被装车运往南京、济南等大城市。

据了解,受多次风暴潮影响,新户镇北部沿海村庄土地盐碱化日趋严重,不适宜传统农作物生长。2000年以来,新户镇因地制宜开垦沿海滩涂变养殖池,发展盐田虾、海参养殖、原盐生产等海洋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新户镇共建成工厂化养殖育苗车间30万立方水体,实现年产优质种苗37亿尾、商品虾3万吨,成功创建以对虾为主导产业的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现在,有近5000人参与对虾产业发展,对虾养殖已成为新户镇的支柱产业。不仅如此,新户镇不断延长盐田虾产业链,烤虾、漂烫虾、虾滑、虾丸、海参等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和需要,很受市场欢迎。

黄河口大闸蟹、南美对虾、海参,黄河口滩羊……盐碱地里虾肥蟹美、牛羊满地,昔日的盐碱荒地已变为高产能高效益的“聚宝盆”,为市民的餐桌添味增鲜。

(记者 王敏 张佳松 许鸿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46-83618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46-8361801,诚邀合作伙伴。

东营多家企业入选2024山东省百强企业名单

东营多家企业入选2024山东省百强企业名单

10月22日,在青岛举行的2024产业投融资大会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动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企业联合会联合发...[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4
幸福生活节节高!东营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

幸福生活节节高!东营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

便民服务站、幸福食堂、省级标准卫生室……今日的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处处生机勃勃,这个为改善黄河滩区群众生活条件而实施搬迁改造的新型...[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4
开放潮涌新海疆丨东营港—— 从无中生有到勇立潮头

开放潮涌新海疆丨东营港—— 从无中生有到勇立潮头

无数对黄河三角洲这片热土的期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这片蔚蓝色的新海岸。时代的号角,就此吹开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盛世华章。[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4

电影《烫手的礼物》在东营开机

该电影由著名演员李菁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情感纠葛的故事。从日常生活中深挖选题,着眼普通人的家长里短,讲述了一个充满人间...[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4

罕见红胸黑雁首次亮相黄河三角洲

近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科研人员在日常监测时,发现一只外形艳丽、长相独特的鸟类——红胸黑雁。这是该物种首次...[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4
富硒水稻 喜获丰收

富硒水稻 喜获丰收

在东营区文汇街道跨村联建共富产业基地,农民正驾驶收割机收割富硒水稻。东营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做好农作物的秋收、秋管等工作。[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4
“绿色先行”山东媒体行采访活动走进东营

“绿色先行”山东媒体行采访活动走进东营

10月21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绿色先行”山东媒体行行进式采访活动走进东营市。[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2

“党建品管圈”让医疗提质服务增效

​胸外科“3Q圈”、心电图室“心动圈”、药学部“药护健康圈”……花样繁多的“党建品管圈”创新项目不仅让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屡次获得全国、...[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2
东营垦利区获评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

东营垦利区获评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名单,其中,东营市垦利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获得该荣誉的十个县(市、...[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22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

偎黄河,挽渤海,1983年建市的东营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近年来实施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湿地入城等工程,持续加强湿地与城市互动,20...[详细]
大众日报 2024-10-15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持续升级——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成功认定为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持续升级——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成功认定为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日,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协同和集群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14
今年前三季度东营市贸促系统出证认证业务稳步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东营市贸促系统出证认证业务稳步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中国贸促会原产地证审核系统注册企业48家,系统活跃用户达到426家。贸促系统共出具涉外单据22707份,同比增长12.3%...[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14
两张“500强”榜单蝉联全省第一,东营为什么能?

两张“500强”榜单蝉联全省第一,东营为什么能?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企业500强”“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东营市分别有13家、14家企业入围,入...[详细]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1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