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05-10 08:40:05
“多亏市科技局为我们‘牵线搭桥’,解决了关键核心科技的‘卡脖子’问题。”每次谈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话题,山东蓝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小平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原来,山东蓝湾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年产能60万吨的丙烯酰胺生产线,丙烯酰胺生物合成技术是聚丙烯酰胺产品链条中关键技术,企业生产时面临国外企业在丙烯酰胺生物合成催化剂价格垄断、限售、限供“卡脖子”政策,生产的丙烯酰胺产品在产量和成本等方面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
东营市科技局在了解到企业的技术需求后,及时对接清华大学技术团队,该团队通过腈水合酶——红球菌细胞协同改造,取得重大突破,丙烯酰胺浓度可达到50%,与竞品相比能够大幅减少结晶过程中晶疤的产生。
“一边有技术,一边有需求,如果能让他们成功对接,也就促成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觉得很有价值。”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负责人马向明表示。最终,在市科技局的“撮合”下,山东蓝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的专家团队成功“牵手”,并于2023年4月共同成立山东衍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细胞技术应用研发、工业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技术推广。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直以来,东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构建了“双创孵化载体——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
去年,东营市完成2023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工作,1540家企业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编号,同比增长41.03%。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37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18家,连续三年实现30%以上增长。
这些成绩得益于东营市实施的一系列行动:
——“育苗行动”壮大科技企业群体。通过加强科技企业孵化,12家省级孵化载体获省科技厅认定(备案),新认定(备案)孵化载体数量居全省第三位,目前全市建成56家市级以上孵化载体。按照“强链、延链、补链”要求,开展优质科技项目和企业靶向招引工作。连续三年举办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和东营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
——“成长行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诊万、访千、育百”活动,系统梳理了全市5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形成2000家重点走访的潜力企业名单,开展上门精准指导。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工程项目达到了37项。开展科技补助政策“免申即享”工作,为168家企业兑现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等资金1975万元;为105家企业办理成果转化贷款业务,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备案金额达4.45亿元;累计推荐17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孵化载体获省“小升高”补助资金1860万元。
——“育峰行动”发展科技领军企业。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应建尽建计划,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设立东营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完善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储备库,与省级科技专项配套联动,重点支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工信、农业部门,实施了“专精特新”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护航行动”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了《东营市高新技术产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细化高新技术产业攻坚行动举措,扎实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攻坚行动。建设了重点高企库、高产目录重点企业库共5项重点库,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2022年提高9.55个百分点,首次达到47.62%,增幅和产值增量均居全省首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下一步,东营市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更好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记者 王苗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46-83618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46-8361801,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