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 围绕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东营市利津县积极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积极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和种植推广,构建适应盐碱地农业发展需要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日前,在利津县汀罗镇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记者看到,十几名员工正在各自区域忙碌着,他们熟练地将刚刚摘下的茄子、西红柿等蔬菜进行分拣称重、包装贴标、摆放整齐、装箱运输,使这些新鲜的有机蔬菜在最短的时间内“端”上市民的餐桌。
汀罗镇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技术员高元成说:“这个地属于盐碱地,病虫害不算多,种出来的西红柿口感很好,糖度高。引进新品种,大口感柿子,叫‘普罗旺斯’,客户都很认可,口感很好,产量也不错。”
近年来,汀罗镇流转盐碱、低产田2100亩,建起集大棚食用菌、果蔬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圣水循环农业园,并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展开产业开发,推动盐碱地向高产田转变。同时,与寿光、北京客商合作,建设钢骨架高温棚50个,可年产有机果蔬200万公斤,实现产值1500万元。
利津县汀罗镇产业办主任崔星国说:“我们这个园区现在占地2100亩,到目前为止,投资接近1亿元。我们种的瓜果蔬菜有长茄、圆茄、螺丝椒、尖椒等等,这些蔬菜今年的销售供不应求。”
近年来,利津县不断壮大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借助设施改造提升、盐碱地基质栽培等方式,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并通过推广水肥一体等模式,发展适应盐碱地条件的林果、花卉、苗木等产品。在此基础上,还积极探索盐碱地种植羊肚菌、赤松茸、肉苁蓉等特色产业,深化高产高效技术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专项研究,打造出具有盐碱地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让昔日光秃秃的盐碱地,蜕变成增产增收的“致富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