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4-10-09 14:25:10
提起东营,你会想到什么?
1961年,华八井喷涌出华北平原第一股工业油流,胜利油田闯入全国视野。1983年,黄河尾闾,东营市因油而生。
如今,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应国家战略之需,捕捉能源革新机遇,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加快实现由“油城”变“绿城”的绿色低碳转型。
“油城”变“绿城”,提升“含绿量”增加“含新量”,东营底气何来?
资料图
答案在“天上”——东营市近海区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7.6米/秒。除此以外,东营还有海岸线绵长、海域面积广阔等资源优势,463.5公里海岸线,1019平方公里盐碱滩涂地,6000平方公里海洋面积。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东营成为发展风电的绝佳场所。“十四五”期间,山东在省内规划了总装机规模3500万千瓦的三个海上风电基地,东营位列其中。
2022年10月,全国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绿电”正是从这里发出。
陆上、海上,“大风车”转出强劲“绿电”。2023年,东营市风电装机达249.01万千瓦,全年风电发电量49.96亿千瓦时。
答案既在“天上”,也在“地上”——东营同时也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年均光照时间达1400小时,适宜光伏发电项目开发。
目前,山东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渔光互补项目去年7月实现并网发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十四五”开发计划中首个开工、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项目——河口区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于5月30日全容量并网;全国首个进入实施阶段的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海上光伏HG14项目海上全面施工……
答案还在“地下”——东营市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中深层地热资源总量为376万亿兆焦耳,折合标煤128亿吨,开发利用条件成熟、发展潜力巨大。
就在8月15日,山东省最大的单一区域地热供暖项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清洁供暖项目正式开工,采用“取热不耗水+无压回灌”技术,攻克砂岩回灌的行业难题,实现了“边取边还”的循环利用。
近年来,东营不断挖掘绿色转型的“地热力量”,发布实施《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专项规划(2023—203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实现年当量替代燃煤28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66.8万吨、二氧化硫4760吨。目前,全市6个地热项目、101口地热开采井纳入省地热能试点工程创建名单,地热开采井数量占全省的61%,位居全省第一。
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690.66万千瓦,同比增长19.62%,占全市总装机的比重56.0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累计69.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72%。
链式发展,是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基本规律。
东营市建设了总投资480亿元的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签约落地中船海装、金雷重装等总投资268亿元的35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同步建设了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和国内最大的“风电机组测试认证服务平台”。
在光伏发电方面,东营市依托光伏发电项目,带动大海新能源、润马光能科技等企业加快发展,初步构建起从硅料加工、电池片到电池组件、支架的全产业链。大海科林光电生产的16栅TOPCON电池组件为山东省首家,生产能力在行业内达到领先水平;润马光能科技的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生产已实现全自动数字化控制,为国内最先进生产线,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资料图 周广学/摄
随着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也为储能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东营市将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储能实证基地,高质量编制《东营市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熔盐、重力、氢等多元储能竞相发展,全力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全国现代能源基地、绿色储都。
目前,东营市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达149.5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东营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达到1000万千瓦、储能规模达到150万千瓦,加快打造全国现代能源基地、绿色储都。
行走在东营大地,一台台风机迎风旋转,一组组光伏板熠熠生辉,一个个新能源项目接连落地投产……勾勒出一幅现代能源壮丽画卷,为东营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记者 任强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46-83618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46-8361801,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