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
2024-08-29 08:56:08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跻身“世遗”。这标志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为山东省的首个世界自然遗产。8月28日,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跻身“世遗”的优势、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尽介绍。
世界遗产是什么?世界遗产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大类。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类型,它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系统内,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上的候鸟提供了重要栖息地。这条迁徙通道由北极经东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千百万水鸟不可或缺的中途停歇地。
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称号,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凭什么?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拟建设的黄河口国家公园,总面积879.88平方公里,占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总面积的63.52%。这里拥有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丰富。鸟类由建区时的 187 种增加到目前的373种,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5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候鸟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植物种类由1995年的393种增加到现在的685种,划定了野大豆保育区7.46万亩、陆海全梯度植物封育区6万亩、生态保育区2万亩、柳树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1634亩。黄河入海形成泾渭分明的黄蓝分界线,形成河海交汇世界奇观。
“近年来,我们按照‘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系统修复’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形成了三种针对不同类型湿地的修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周立城介绍,保护区保护区加快构建水系循环系统、微型生态系统和生物演替系统,大力修复淡水湿地、盐沼湿地和海岸带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修复的是植被,营造的是生境。每一项生态修复工程,都是为了营造适合不同植被、不同底栖生物、不同鸟类生活的生态环境,每一项工程都和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密切相关。
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有哪些积极影响?未来路在何方?“这是对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国际认可,进一步提升了黄河口的国际知名度,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土地矿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于汇洋介绍,东营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推动“国际湿地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国际重要湿地”“黄河口国家公园”四张“生态名片”融合发展,加强湿地保护、弘扬湿地文化,持续加强自然遗产传承利用,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水平,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分享黄河口经验,切实提升东营湿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认同,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黄河口智慧和力量。
未来,保护区将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晋升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科学利用“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黄河口生态文化内涵,广泛开展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教学,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大众新闻记者 杨珂 李广寅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崔立慧 陶敬玉)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46-83618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46-8361801,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