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6日讯 7月26日,在印度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功跻身“世遗”第二期的相关保护地包括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
这标志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山东省的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名世界遗产的系列扩展。它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系统内,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提供了重要栖息地。这条迁徙通道由北极经东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千百万水鸟不可或缺的中途停歇地,也是候鸟所代表的共同自然遗产的杰出范例。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73种,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5种、IUCN受胁鸟类30种,其中极危(CR)3 种,濒危(EN)10种,易危(VU)17种。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其它野生动物包括兽类20种、爬行类9种、两栖类6种,鱼类193种、昆虫512种、甲壳类148种,软体类108种,无脊椎动物534种等。植物种类由1995年的393种增加到现在的685种,划定野大豆保育区7.46万亩、陆海全梯度植物封育区6万亩、生态保育区2万亩、柳树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1634亩。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